学校主页| 返回旧版| 书记院长信箱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贻芳讲坛第三十七期“智慧养老的科技伦理前沿探讨”

作者:来源:阅读次数:日期:2025年05月20日 14:52


2025514日,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社会学院/会计学院于随园校区电教楼308开展题为“智慧养老的科技伦理前沿探讨”的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成斌,由金陵女子学院/社会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王晓焘主持。


首先,刘教授阐述了AI技术存在的利弊。科技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带来了重大影响,AI技术的引入也大幅提升了对蛋白质结构病变的预测准确度。但技术进步是否真正让社会成员感到幸福了?刘教授引用夸蒂罗利、安德斯等人的著作,讨论了技术存在加剧社会分化的可能,并以“萝卜快跑”为例指出AI技术当前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伦理界定。


其次,刘教授以数字化出行变革对老年人生活的冲击为例,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智慧养老的伦理问题。刘教授总结了这一问题应从制度流程、治理、软伦理和硬伦理三个维度入手。即伦理既要合乎规定,又要符合治理的实践过程。而现在,人工智能正把数据从历史推进到合成的意义:由限制性规则转向建构规则。

在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哲学角度上的失灵风险后,刘教授还谈到目前智慧养老中,AI的应用会带来数据质量不完整和偏见;AI模型风险和系统交互漏洞等风险。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定期评估、数据多样等方法来推进算法公平性来实现。

此外,刘教授通过“智能马桶”改造项目等实例来说明,当前智慧养老专注于技术,缺少人性化的关怀,个人隐私也屡屡陷入泄露风波。针对智慧养老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难题,刘教授给出了一些建议,认为需要重构技术定位、重塑服务逻辑、构建伦理治理框架、强化数字技术可解释性与文化适应性改良等。

在提问环节,刘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面对学生提出的“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看待伦理问题?”刘教授认为社会学需要主动占领技术伦理的研究阵地;对于“如何化解技术发展会带来的社会风险?”则从技术驯化等角度进行回应。

最后,王晓焘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再次感谢了刘成斌教授的精彩分享,同时鼓励同学们深入理解AI技术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激励社会学类的研究生在数字时代潮流下关注AI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找到自己的研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