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返回旧版| 书记院长信箱

学术研究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贻芳讲坛(第三十一期):会计学科学理基础初探

作者:来源:阅读次数:日期:2024年07月05日 11:01

2024626日下午,我院在随园校区金女院楼403会议室举办贻芳讲坛第31期学术讲座,南京大学朱元午教授担任主讲人,本次主题是“会计学科学理基础初探”。讲座由金女院特聘院长杨雄胜教授主持,会计与财务管理系教师、22级和23级会计学硕研究生参加。

首先,朱教授指出了会计界在学理基础方面存在缺陷,需要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加强对会计学科学理的研究,努力使之实现科学化目标。作为一项规范研究,朱教授认为恰当的逻辑可能应是,首先界定会计学科学理基础的基本涵义;然后分析会计学科在学理基础方面的缺陷;最后提出加强会计学科学理基础的若干建议、思考。

然后,朱教授运用该逻辑对会计学科学理的研究进行详细阐述。朱教授提出,学理基础和学科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朱教授通过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的简要分析,说明了学理基础是学科理论提出的重要依据和遵循,并界定出会计学科学理的基本涵义,即会计学科的学理基础应是符合会计本质与内在规律,并且内含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学理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接着,朱教授分别从会计计量、会计准则、会计操作和会计实务等方面对相关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指出会计学科地位的现状是学理基础薄弱和研究不够所共同导致的。而若想改变现状,就应该从正确认识学理基础的缺陷开始。因此,朱教授进一步与大家讨论了关于会计学科学理基础存在的8个主要缺陷。分别是:在会计本质的学理上始终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财务会计基本目标的选择上未能达成一致;在会计计量基础的应用上,是采用单一的还是双重的计量基础已经深陷两难困境;当今的会计准则日益走向晦涩难懂的道路。作为会计理论重要形式的会计概念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在决策有用和如实反映这两个最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在会计准则中出现了一些费解的新概念;会计学科要不要有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朱教授提出,以上的分析说明会计学科的学理基础在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上存在明显欠缺,因此需要改变这种现状。

随后,朱教授对加强和优化会计学科学理基础提出以下五点思考。一要以会计的本质属性作为会计学科学理基础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二要以“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作为会计基本职能的学理基础。三要以资本运动学说作为会计学科对象的学理基础。四要以对立统一规律作为会计学科的计量学理基础。五要以账簿所记事物的实际联系作为会计专门方法的学理基础。

最后,朱教授阐述了上述讨论的核心思想。他认为会计学科的学理基础存在明显的缺陷,需要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此外,朱教授主张以马克思关于会计的论述为指导,构建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计量和会计方法诸方面的学理基础。朱教授指出,与学科地位比较而言,通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为会计学科建立科学牢固的学理基础,使它逐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讲座的结尾,杨雄胜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杨教授指出,朱教授胸怀中国会计事业发展的大方向,他的研究涉及中国会计学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具有很大意义。杨教授还向参加此次讲座的全体师生提出建议,建议向朱教授学习,并以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会计研究学习当中。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